合作共享的科技未来值得期待
合作共享的科技未来值得期待
盘点2019年科技创新成就,是世界上很多人打开2020年的一种方式。展望科技创新预示的进步,更让人思考历史运动的规律,感知时代进步的密码,领悟“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、革命的力量”。
科技进步的足音铿锵动听,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扑面而来。“基因剪刀”技术有望发布临床试验结果,外形酷似“钢铁侠”的新款工业用外骨骼机器人即将交付使用,人类首次尝试全部人工合成的生命研究——“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”将完成,通用流感疫苗初步实验结果令人振奋,向可再生能源系统转型将更好应对气候变化,多国探测器将飞赴火星……从探索星辰大海到发现物质的基本粒子,从解决个体生命健康难题到寻求改善人类整体生存环境,新技术、新突破及其催生的新应用、新体验,正不断让科技梦想照进人类生活现实。
科技能够为人类赋能,合作是关键。英国《自然》杂志和美国《科学》杂志在盘点2019年重大科学突破时,由全球200多名研究人员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8个射电望远镜共同完成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,均当之无愧占据首位。首张黑洞照片的面世,彰显的便是合作的力量。《科学》杂志形象地指出:“团队协作方面的壮举比看到黑洞更加令人惊奇。”面对未知的世界,人类要想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,只有合作才能不断带来新惊喜。
不断走向合作、共享的科技未来,也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大趋势。经济全球化促进创新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,科技浪潮在开放合作中滚滚向前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19年《世界知识产权报告》显示,本世纪初,所有科学论文中64%由科学家以团队形式完成,所有专利中54%由发明人团队获得,到2015年以后,这两项比例分别增至近88%和68%。当前,保护主义阴霾让人们不乏对国家间“技术铁幕”的担忧,但是,选择在开放合作中共赢,还是选择在封闭真空中停滞不前,不该成为持久困扰人类的难题。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·高锐所指出:“面对共同的全球挑战,各经济体必须在追求创新方面保持开放。”
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,在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空间的同时,也为推动科技服务于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作出了中国贡献。嫦娥四号搭载来自荷兰、德国、瑞典、沙特等国的科学载荷,在月球背面探寻宇宙奥秘;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,被称为“一个伟大范例”;中德等国科研人员发现人类学“新晋网红”—丹尼索瓦人;中国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发射成功,埃塞称赞“中国朋友帮我们实现了‘太空梦’”……中国走的是开放合作的创新之路,卓著于世的成绩,来自海内外的褒奖,无不彰显开放合作的魅力。
放眼2020年,中国将建造全球首台E级超算机,中国首台火星探测器“火星一号”将择机发射,嫦娥五号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,北斗将迎来应用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期。中国将继续顺应合作大潮,与世界携手开拓科技创新的边界,凝聚超越技术本身的人类智慧,朝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的正确方向前进,共建全球共享的科技未来。
“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。”瑞典发明家诺贝尔当年对科技进步寄予的期望,映照着当今世界的生动现实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,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,科技进步永无止境。
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